凌岩教授致辞

非常高兴来参加国际刑法的历史渊源第三、四卷在国内的首发式。第一、二卷是去年这个时候在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大会期间在纽约首发的。时隔一年,又出版两卷,可见编辑团队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这四卷书是莫藤•伯格斯默教授创办的国际刑法和人道法论坛与一些大学、机构合作在世界各地组织举办的一系列有关国际刑法和人道法研讨会的成果之一。大家都知道伯格斯默教授是挪威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这片“略显贫瘠”的国际刑法领域里耕耘播种,传播国际刑法知识,推动国际刑法的研究,被誉为国际刑法界的白求恩。以往的研讨会都出版一本论文集,这个国际刑法的历史渊源的项目规模最大, 2014年3月初在香港和 2014年11月底在新德里前后开了两次两天的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知名的国际和国内的法官、检察官,国际组织的官员、大学教授和青年学生,包括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踊跃参加了研讨会,他们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角度探讨了国际刑法的历史渊源、调查审判国际犯罪的实践、以及国际犯罪和刑事责任理论的发展。
向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原本计划出版三卷论文集,但最后发展成了四卷。第—、二卷集合的是在香港研讨会上的论文,这些论文集中讨论通过17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签订的国际条约和起诉战争罪犯发展起来的国际刑法理论。第二卷集中分析讨论了在纽伦堡和东京的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留下的遗产,以及亚洲和欧美国家对二战期间的纳粹和日本战犯的国内审判。二战后的大多数战犯,成千或上万的战犯是盟国在国内进行的审判,很多国内的审判都是我们前所未闻的。今年9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人民法院报向我咨询二战后亚洲国家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情况,我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他们。
这次发行的第三和第四卷主要集合了在新德里研讨会上的论文。第三卷包含的论文进一步扩大研究了国际刑法的历史渊源。论文涉及年代久远的印度、希腊有关战争和战争犯罪的法律,有一些国家内战后对战争中犯罪的审判和国际审判,有一个关于17世纪对英国国王的审判,检察官对他的指控除了战争中具体的烧杀抢掠外,还指控引起战争的原因,是他为了推进他的独裁政权,按照他的意志统治人民。联想到巴黎非战公约禁止国家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他们之间有相似性。我有时在想,日本右翼总是在说对日本战犯的破坏和平罪的审判是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但是国际法不仅承认明文记载的条约规定,还承认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的渊源。研究国内审判的历史可能会找出战争作为推行政策的工具是犯罪的一般法律原则。还提到义和团时期欧洲国家设立的委员会对中国官员的审判。判定中国保定府官员支持义和团的暴力,没有保护外国的传教士及其家庭。这是否类似于当今的指挥官责任。令我很惊讶的是,审判最后判决中国的官员死刑,同时判决摧毁或烧毁当地城市的重要建筑和庙宇。该卷还研究了核心国际犯罪,即战争罪、种族灭绝和危害人类罪的起源和发展;国际刑事责任的起源与演变,包括共同犯罪、共谋犯罪和指挥官责任等责任模式。
第四卷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卷。重点在于研究国际刑事立法发展到了一个新时代,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法律继续影响着现代国际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前南国际刑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实践对国际核心罪行的定义、国际刑事法律责任模式等重要问题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在一些国家国内对在本国发生的严重侵犯人权犯罪的审判,例如在阿根廷、孟加拉国等国。
一些论文讨论了国际刑事法院的运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国际刑事司法的成功取决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政治意愿和国家的充分合作。强调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行使是基于补充性原则的。国际刑事法院或法庭只能够起诉少数核心国际犯罪的犯罪者。对国际犯罪的审判未来应在国家的层面上进行。
国际刑事法院的普遍参加是结束国际关注的最严重罪行的肇事者不受惩罚和防止此类罪行的发生所必需的。然而,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国家仍然在国际刑事法院系统之外。亚洲国家参加国际刑事法院的数目最少,所以要知道他们关心的是什么,在这两卷书中有一篇文章专门谈了亚非国家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态度。
另外,还讨论了其他机构、组织对实现国际刑事正义发挥的重要作用。例如,真相委员会对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建立作出重大的贡献。国际刑警组织与国际刑事司法机关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在国际刑警组织的鼓励下,国家开始使用刑警组织的服务对付严重罪犯。此外,国际刑事法院中被害人参与诉讼,对协助法院找到犯罪真相,并对受害人实现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际刑事司法中使用了多种方法,引入人口统计分析以证明核心国际罪行就是一个例子。
这两卷书中的精彩内容远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的。对国际刑法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想比较全面地了解国际刑法的历史和演进,这四卷书正是雪中送炭,使我们大开眼界。对于国际刑法的教学和准备相关模拟法庭比赛也是非常有用的资料。国际刑法和人道法论坛出版的书,除了这四卷,还有很多书,都可以在它的网站上免费下载电子版。希望大家使用这些书、喜欢这些书,提高我国学者和实践者在国际刑法和人道法方面的学术水平,为我国政府提供有关国际刑法和人道法方面问题法律意见。也希望大家对论坛举办的学术活动多多关注、积极参加,增加我国学者在国际论坛上的发声和话语。
最后,祝贺《国际刑法的历史渊源》第三、四卷的发行,特别要感谢莫藤•伯格斯默教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顾问宋天英女士和北京大学易平教授及其编辑团队的其他成员对编辑出版此书作出的辛勤劳动,他们的付出和贡献使这两卷书得以在今天打破雾霾,闪亮呈现在我们的面前。